全国定制热线4006-987-163

欢迎来到盛风苏扇网! 收藏盛风|新闻资讯|在线留言|网站地图
盛风扇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盛风新闻中心 » 扇子资讯 » 行业资讯 » 细说宫扇(全)

细说宫扇(全)

文章出处: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5-12-26 15:50:00    点击数:-   【

什么是绢宫扇?提到宫扇,最直接想到的便是汉成帝妃子、西汉女作家班婕妤的《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在小说或者古代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古代贵族女子手上都会持一柄圆圆的宫扇,既可摇动生风,又可用于遮面障羞、拂扫浮尘、驱赶蚊蚋,是须臾不可离手的雅物。正因为是大多数女性专用,所以宫扇总是蕴含有一种柔软的情愫。

正如中国艺术爱好者李京说的那样,宫扇里藏着女人的命运,妩媚、含蓄、凄凉,这样复杂且旖旎的情感,造就了宫扇的万种风情。因此,在源远流长的岁月中,精美小巧的宫扇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蔚成独具中国扇风格的奇观,是民族传统文物中的艺术瑰宝,也让收藏家们爱若珍宝。

20161129124927_0156

一、宫扇历史

宫扇,其实不同于其他种类的扇子,因为其独特材质,出现时间较晚。最初,宫扇也叫做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又名“折扇”)以前。

团扇的历史解读:有资料显示,宫扇的流行与丝织物的普及有很大的关系。先秦时期,扇子多用竹片或羽毛制作,较为笨重,也缺乏相应的审美元素。到了汉代,随着丝织业开始发展,先是出现了“纨扇”,因用洁白细绢制成,故又称之“绢扇”。制作除了用绢外,材料也可用绫、罗、纱等丝织品,又因其“团团如明月”,也称为“团扇”。

伴随着宫扇的故事有很多。最为出名的便是汉成帝时,妃子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抒发自己因为赵飞燕姐妹失宠于帝心的幽怨之情。所以,在后人的眼中,宫扇似乎总带着一股子闺怨气息。

但若真将宫扇看作闺怨的代表却有些冤枉。在古代,大部分宫扇用洁白如冰的丝绢制作,扇面上还绘有对称的图案,象征男女相会欢乐的场景,称之为“冰纨”。由于在造型和装饰上,宫扇都力求精美细致,不仅注重实际的效用,还极力表现出生活的意趣,人手持之,相映成美,因而深受妇女的喜爱,并由此盛行不衰。

宫扇的别名很多,最为平常的便是“团扇”。《杖扇新录》也记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

“当时在民间,大家都称宫扇叫做团扇。因为它的构造特点是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自从对称式团扇出现后,历代沿用,并成为中国传统风格的团扇样式。”一位宫扇收藏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普及,由于当时的丝织品虽渐趋精美,但价格昂贵,当时团扇尚难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历史学家们看来,宋以前所称扇子都指团扇。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长信愁》曰:“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在宋代,宫扇的扇面上常绣有花鸟、鱼虫、山水,也有绣人物、佛像的。而中国的宫扇刺绣,在宋代已非常精妙。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上在盖头出现之前,宫扇是女子出嫁时用来遮面的,交拜后,才能移扇露容,称为“却扇”。

《世说新语》中就有个“却扇”的典故。晋人温峤看中了姑母刘氏的女儿。正好,刘氏委托温峤为其女物色夫婿。几天后,温峤说找好了,门第与身世和自己差不多。婚礼时,新娘用手拨开遮面的团扇,发现新郎就是温峤。于是拍手大笑:“我本来就猜是你,果如我所料。”原来,新娘也有意温峤,皆大欢喜。所以,宫扇的背后不只是闺怨之情,也带有男女相好的美好寓意。

曾有历史资料记载,晋代书法家王献之在秦淮河畔遇见了佳人桃叶,常在渡口迎候佳人,不仅迎送,还唱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在船上应和:“七宝画团扇,粲烂明月光,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以团扇来表达深情盟约,一时传为佳话。那个迎送的渡口也被称为“桃叶临渡”,发展到了明代,成了“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二、在日发扬

深入了解后,记者发现,宫扇不仅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大放异彩,更是在日本的历史舞台上展现了它的独特价值。

古代日本有用宫扇作为族徽。而日本艺伎在表演时,也通常会用到宫扇。所以,在日本人眼里,宫扇既是艺术品也是政治象征。

据文献记载,中国的宫扇是在奈良时代由唐朝传入日本。日本最初使用宫扇的是宫廷贵族。到平安时代末期,才允许庶民百姓使用。

在历史文献上不难看出,当时无论中国或日本,就宫扇形状而言,只有圆形和方形。其中,圆形使用量大,所以日本一直称其为团扇。

日本进入室町时代,出现用铁和皮革制作的军配团扇。战争时,武将们将其作为阵地指挥的工具。这种军配团扇扇面上使用红漆或金银粉,画上星辰、日月,团扇柄端缀有穗头。相扑比赛时行司裁判用的军配就留有战场用团扇的形状。

“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宫扇已经经过了当时日本人的改装,将它的实用性赋予了更多的政治色彩。”日本历史文化研究学者陈观告诉记者。

到了江户时代后期,日本的城市居民使用团扇扇风取凉日益见多。随着日本夏季祭祀、盂兰盆节的兴盛,团扇大为普及。日本东北三大祭祀之一“随猪祭”就是扇形灯笼。据说来自中国的《三国志》,扇面上绘有勇士图像。

其实在元禄时代,团扇已经成了日本女子晚间乘凉时不可缺少的配带物。团扇与居民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日本商人开始以团扇为商品在市场出售。这就更加促进了团扇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银制团扇、丝制团扇,工艺变得极为考究,令团扇从实用又发展到鉴赏和装饰用,团扇的种类也因此增多。如出现大型灭火团扇、涂漆防水团扇,也有送风调节火势的团扇,与人们信仰有关的团扇也应运而生。

“其实,在现在日本歌手的演唱会上,粉丝们拿着的应援扇就是团扇,它们也算是在日本发展至今的中国宫扇。”陈观笑言。

20161128154746_1406

三、品种多样

众所周知,宫扇被称之为团扇,是因为它的形状。不过,宫扇却不全是圆形,其形状可谓千姿百态。有历史资料指出,“团扇,近世士民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八角形、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等,其中海棠形、马蹄形、梅花形,是除圆形之外较常见的。

“但是,圆形的团扇最为流行,最受人们喜爱和珍藏。”宫扇收藏者李佩佩说,不过收藏者多为看中其扇面的价值,这些价值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材质。

有宫扇收藏者对记者介绍,宋元时期的宫扇,多以罗或绢制作扇面,且仅用一面或作画或书法。直至明清时期,方兴两面绷绢、纱、罗、绫等,同时增加了瓷青、泥金、湖色等彩色面品,并以绘画、缂丝、刺绣、贴花、抽纱等作为艺术加工,吸引了无数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其中也不乏有名人高手为之精心设计,苦心制作,终使宫扇的书画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据《西吴蚕略》记载,宫扇的扇纸除以上各种材料外,在明清时期还有一种制作扇面的材料,名为“自成绢”:利用将要吐丝作茧的蚕,放在光滑的平案板上,让蚕在其上面来往吐丝,形成一缕缕一层层杂乱交错的丝絮片。这种自成绢可剪裁成宫扇扇面,亦可裱制成折扇扇面。

“那时的文人骚客在其上写字作画。由于它的材质与一般纸、绢有很大的差异,它对水墨、颜料的吸纳性较差,却能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其实这样的绢宫扇在收藏界有很大的名气。”李佩佩告诉记者,因为他们不仅美观,还非常具有艺术价值。

另外,在唐宋时期,还有一种刺绣团扇。目前,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南宋绣瑶台跨鹤”是存世的惟一样本,现在偶尔能够幸见的刺绣团扇基本是明清的实物。

记者发现,一般来说,刺绣团扇较多使用纱罗,它与自成绢扇面一样不能批量生产,属较为珍罕的品种。如能收藏到在纱罗上半绣半画的团扇,无疑是收藏中一种另类的快乐。

四、文化底蕴

宫扇虽然只是古代妇女手上的普通生活用具,却蕴含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国团扇的文化内涵丰富,每一柄宫扇都因为不同的制作材质,以及扇面上绝无雷同的诗、书、画、印,成为一件极富个性化的艺术品。不仅如此,和宫扇有关的诗词也比比皆是。

除了《怨歌行》,唐代杜牧也曾有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杨千里诗曰,“黄罗团扇暗花纹,蹙金突起双龙凤”。

而在扇上作画也是宫扇得以出名的原因之一。

《齐书》中说,南朝时即有人“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览万里之遥”,此为文献上记载较早的山水扇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宫扇形制日益增多,有圆而不方不圆或长圆形等;扇柄也由素竹到斑竹、桃枝竹或檀香木,扇面彩绘流行“柳荫蝉雀”、“秦女乘鸾”、“隐士清流”等题材。此时,高雅的团扇多为君主赏赐臣下、友朋相互馈赠的礼品,并且成为男女情爱之信物,如“但画双黄鹄,莫作孤飞雁”、“比翼”、“合欢”等都寄托着人们对真挚爱情和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在古代,为了彰显使用者的富贵身份,手中宫扇的扇骨经常采用象牙、玉石、骨角、湘妃竹等材质,也有用檀香、沉香等具有香气的木料做成的宫扇,轻轻扇动,能够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清凉舒爽,心旷神怡。尤其是扇面,被视为重中之重,上面没有书法或绘画作品,是要被人轻视的。

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里,北宋都城汴京的夜市,就有专门代人画扇面的小摊。题材以仕女、山水、花鸟鱼虫以及诗文名句为主,这种充满雅趣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国文化中一项将生活用品上升为美的传统艺术。

历代的文人名士也都喜欢在扇面上操笔写字作画。北宋苏轼夸赞唐太宗的文德,就有“摛藻尺素之上,弄翰团扇之中”的句子。宋人黄升的《鹧鸪天》中也提到宫扇:“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五、价值斐然

在李佩佩看来,由于唐宋时期在扇上题诗作画最为兴盛,所以那个时期的宫扇收藏价值尤为珍贵。只是唐代宫扇成扇存世未见,故宫博物馆仅藏晚唐团扇(即宫扇)轴一幅。南宋时,有些绢本团扇的扇柄虽已不存,但扇面却保存得相当完好。在一些收藏者眼里,也是不错的藏品。

李佩佩介绍,从元代起,在团扇上绘画题书的情景开始呈衰退态势,而这种态势到明代就更加明显,从而将在团扇上作书画的主流拱手让位给折扇。事实上,古代的男人也用宫扇,在唐代永泰公主墓和李凤墓的壁画上,我们就能看到有手执圆形团扇的男子。只是到了明代,宫扇才渐渐变成了女性的专用之物,正规的场合,男人都开始改用折扇。

“我们现在在博物馆和拍卖会上接触最多的是清代的宫扇。”佳士得拍卖网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经的一届春拍中,清乾隆时期的一柄长50.7厘米的象牙丝编织菊蝶图画珐琅柄宫扇就拍出了302.4万元的天价,令人咋舌不已。同时也让一些投资者看到了宫扇在收藏界的特殊市场。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在清代咸丰时,宫扇又开始重新兴起,并在清末时大肆活跃于书画家的案头。而且在一些清宫戏中,嫔妃手里几乎都会拿着一把宫扇。那个时代,宫扇再度成为贵族女子的流行器物。

与此同时,清末所制宫扇也进行了一些改变,其形制以圆形为主,一种为两面无骨的扇子,另一种是扇柄穿过其中一面的扇面,将画面平分为二,另一面则无骨。由于扇骨将画面一分为二,因此可供两人合作书画,相映成趣;但绘画上,由于两家合绘一柄扇,裱成之后,中间的空白未免难看。不过在当时,已经算是宫扇品种中比较不错的创新了。

上述拍卖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大部分宫扇不能收合,矾过的绢又脆,所以不耐保存,因此成扇存世量非常稀少。近年来的拍卖会上也鲜见成扇出现,只要一露面,便成为众买家的追逐对象,价格往往十分昂贵。

清代的宫扇画,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比起前代的扇画没有多少突破,倒是扇上作书法要比宋元时更为兴盛。随着金石学的兴起,清代在扇上作隶书、金文成为一种风尚,书法家可以在宫扇那圆圆的平面上像金文那样沿着圆边去书写,也可以写在正中,显得趣味无穷,令人耳目一新。

更有一些闺阁中的才女,在自己赏玩的团扇上用笔画上花鸟,然后再用针绣其大致轮廓,有的还绣上自己的款印,从而为后世的扇面收藏留下了溢满香艳与才情的作品。

“所以,一把小小的宫扇,透释出来的文化韵味有时并不逊色于一帧字画,历代藏家也都是珍同拱璧,善加收藏。”有收藏家表示,由于丝绢易于氧化,团扇的扇面易泛黄变色,出现破损,能够妥善保存下来的传世品并不多,因而收藏团扇,有“真、精、新”三字诀。

李佩佩也告诉记者,宫扇收藏相比其他收藏来说较为特殊,因为藏者要掌握不同时代的工艺特征,认准真品。“收藏的宫扇也需要品相完好,字图清晰,无任何缺损,这样才更具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宫扇收藏者的眼里,收藏宫扇,是为了体会旧时女子素手轻拈背后的优雅风情,领悟那份犹然遮面的羞涩风韵。

“我认识很多同行,大家收藏宫扇,看中的是那一份清雅婉约,是一种带着柔媚的风韵。”李佩佩说,“摇一摇那些精致的宫扇,你会感觉一挥手之间,时间和空间都被摇曳得旖旎多姿。这种属于古代仕女的典雅品味,可谓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

如果您对宫扇感兴趣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或拨打电话4006-987-163

了解盛风文化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xiao

此文关键字:细说宫扇 宫扇 团扇
成人高考 www.xueli9.com成人高考 http://m.xueli9.com http://m.xueli9.com/sitemap.html http://www.xueli9.com/sitem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