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定制热线4006-987-163

欢迎来到盛风苏扇网! 收藏盛风|新闻资讯|在线留言|网站地图
盛风扇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盛风新闻中心 » 扇子资讯 » 行业资讯 » 扇子的扇骨与扇面本就是浑然一体

扇子的扇骨与扇面本就是浑然一体

文章出处: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7-04-05 15:13:00    点击数:-   【

在很多普通人的眼里,对于一把扇子其实是没有扇骨的概念的,大部分人对于折扇的认知都停留在扇面书画上。而对于折扇的玩家来说,折扇的把玩,扇骨是要重于扇面的。扇子的扇骨和扇面哪个更重要呢,其实真正讲究的玩家,他一定会讲求扇骨扇面浑然一体,甚至包括扇坠、扇套一类的“细路子”玩物都要搭配成套。其实扇面与扇骨之间本就该相关联,在过去,很多的书画家也都会主动参与到扇骨创作。

diaoke

书画家主动参与到扇骨创作中,是清末时开始的,而在民国期间达到鼎盛。从传世之物看,虽然名家雕刻扇骨从明代已有出现,但据考,像明代的刻竹名家“三朱”(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一生多刻大件竹器,不太屑于刻诸如扇骨类的小器物。现存的明代扇骨极少,虽有一些以刻竹而名世的艺人,但书画家却很少染指。

但从清代早期开始,书画家中就有人参与刻扇骨或画扇骨。如康熙年间便已崭露头角的画家周颢(一作灏、号芷岩,又作芝岩等),其以芷岩名世,他刻竹用刀如笔,皴法浓淡凹凸,生动浑成,他刻的扇骨在当时便被认为是绝品。不可否认,刻竹艺人或工匠肯定会绘画,但刻竹绘画与真正的画家绘画相去甚远。而周颢却是地道的画家。史载其“读书不应科举,精于画,尤好画竹,刻竹极精”。可以说,周颢首先是一名画家,而后才是刻竹艺术家。所以,周颢是较早参与到扇骨雕刻艺术中来的画家。

据载,浙江新昌的潘西凤,字桐岗,号老桐,是乾隆年间的刻竹名家,他曾与郑板桥合作,在边一画一刻。据说,郑板桥自己也偶尔操刀刻刊扇骨。至清末民初,众多书画家的参与,对扇骨艺术水准的提高起到了很关键的推动作用。可以这样断定,如果没有书画家参与扇骨的创作,那么扇骨的雕刻就缺少书卷气,同时,扇骨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雕刻艺术品类。

diaoke1

可以这么说,折扇的发明给画家、书法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首先,扇面似正非正、似圆非圆、似斜非斜,这种格式就迫使中国的书画要根据这形状进行重新的构图;再有,扇骨这一形式,同样给书画家提出一个新的课题。扇骨很窄,“画面”奇长,再加上上宽而下狭,在这样一个窄条上创作,不仅要考虑到“画面”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刻竹的需要。从明代一直到清代,整整二三百年间,书画家的“作品”之所以很少在扇骨上出现,大概就是囿于这种形式的难度。另外,刻竹本身与书画技术也存在着差异。然而,从清末以来,一些书画家把这“奇特”的“画面”视为有趣,甚至有的画家这样说,扇面是纸,扇骨是竹,竹画肯定要寿于纸画的。而到了民国期间,书画家对扇骨的或书或画,已是不胜枚举的了。

研究此风的滥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书画家先参与了扇骨创作,而是竹刻艺人首先是书画家。如上文所说的周颢是书画家,而后才是刻竹艺人。再如清道光时浙江秀水的文鼎亦以刻竹著名,他本是诸生,善书画及治印,他的刻扇都是自书自画。

这些人在当时颇有声名,他们的作品自然也会受到各色人等的青睐,这些扇骨肯定旺销一时。如扇刻的文化传承—高古文化般,经济作为驱动器,驱使一些刻竹艺人开始寻找书画家的作品,并设法“移植”到扇骨之上。像同治年间的蔡照,是擅长阳文留青的刻扇名家,他曾将清代著名画家任熊的100幅小品刻于扇骨上,其题材有花卉、山水、仕女和佛像。

此后一些书画家自动加入“扇骨书画”行列,如朱熊和赵之谦都刻扇,尤其是赵之谦,其书法在清末颇享盛名。他是浙江人,当日浙江一带刻竹之风大行,一些刻竹大家皆出自浙江,这对赵之谦必定产生很大影响。赵之谦的篆隶可谓卓绝一时,他饶有兴致地在扇骨上刻自己的书法或小品画,他曾在一扇骨上刻道:“竹上字少,纸上字多;多者易毁,少者不磨。”

到民国期间,书画家直接操刀刻制扇骨的不多,因为一批刻扇艺人或工匠已活跃在京津和江浙,形成了南北共盛的局面。这时的书画家虽不操刀去刻,却持笔去书去画了。像张大千、王梦白、齐白石、金城、汪溶、张伯英等等都有佳作留在扇骨之上。

--------------------------------------------------------------------------------------------

如果您喜欢折扇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或拨打电话17768011578

了解盛风苏扇最新动态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xiao

成人高考 www.xueli9.com成人高考 http://m.xueli9.com http://m.xueli9.com/sitemap.html http://www.xueli9.com/sitem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