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定制热线4006-987-163
桧扇由桧木、杉木等条形薄片叠合串结而成,一般使用5-8块木片,若将木片增至3倍即称三重扇子,增至5倍即称五重扇。一般地说,木片越多越代表身份的高贵。木片首端用金属物缀结,尾短以丝线、皮绳等串系,撒开时呈半规形,合拢时形似条木。
桧扇创制于奈良时代,但关于其起源,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从朝笏蜕化而来,也有人主张发源于乐器的拍板,还有人认为是翳的变形。
拍板不仅厚实,而且两块成一双,看不出与数片薄木片连缀而成的桧扇有什么渊源关系;翳是一种用羽毛作成的华盖,与启闭自如的桧扇相去甚远;朝笏是古代大臣拜朝时手中所执的、用象牙、玉石或竹木制成的狭长板子,被用来指画及记事,倒是与桧扇有些相似之处。
1、关于桧扇朝笏蜕化而来的说法
平安时代的贵族往往手执朝笏怀藏桧扇,如果桧扇是从朝笏演化而来,并继承了朝笏的记事功能,便绝无必要两者并携。着名扇史专家中村清兄对此做过详尽的精辟论述:
先看桧扇的用途:公卿的桧扇与男子的桧扇原本是白板一块,必要时才在板面上略记公务要项,此俗由来已久;又持笏之公卿,往往同时将桧扇与叠纸(按:用于记事的备用纸条)藏入怀中,此为朝官之规矩。
再从形态分析:桧扇之片片薄板形似朝笏,但是平安初期的笏形,大概与袭藏于河内道明寺天神社的菅公笏相仿,所以与桧扇相去颇远。奈良时代的朝笏,以东大寺正仓院实物观之,亦与桧扇的板形不太一样。
笏扇并携既然成为惯例,那么桧扇如源出朝笏,便相当于重复持笏了,这显然讲不通。假若朝笏的功能在于记事,或为了在朝笏的压纸(按:付笺)上记事,那么,没有必要既持笏又携扇,因为桧扇足以具备朝笏的功能。那么,为何要屋上架屋般地身携笏扇两物呢?桧扇是卷入备用的叠纸中秘匿怀中的,这说明桧扇与朝笏具有不同的起源及用途。可以断定,朝笏原来不是用以记事之物,而是显示持有者身份的威仪之器;同时,桧扇的原形当是记事录物的工具,这些笔记仅供私用,所以才藏匿怀中。
2、桧扇与奈良时代的木桶关系
中村清兄从形制着眼,认为桧扇与朝笏粗看近似而实不相同,并从用途推断朝笏为威仪公器,桧扇属记事私具。同时却指出公卿所持桧扇之大小与形状,与奈良时代的木简极为酷似。
桧扇不仅形制酷似叠合木简,其记事之用途抑或与木简有很深的关联。我们注意到,最早的桧扇实物是在平城京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其扇骨的形状、尺寸及墨书与大量伴出的木简极其相似。
简是最早的文字载体之一,按材质分为木简和竹简。王充《论衡·量知》云: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如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片之为板,刀加刮削,乃成奏牍。在中国,木简作为常用的载籍形式大致迄于两汉之朝,其后渐为帛书及纸所取代;然而在日本,木简一直延用至平安时代的初期。
木简的书写空间有限,往往是数枚连记一事,为了避免前后错乱,将其依序编缀,便成了册。《说文》:册(中略)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札即简之意。现存平安时代的桧扇,木片上方之一侧相缀,下方则中间开孔穿索,其形颇似册字之古体。从形制上看,桧扇或是从简册衍变而来的,如这一推断得到证实,那么桧扇的记事功能,也应该是木简的遗绪。
3、桧扇与简册的涵源关系
桧扇与简册的涵源关系,还可以从词源上找到佐证。桧扇日语读若ひあくぎ,有人主张是日招或灵招祷之意。但是,あふぎ与おうぎ发音有异,意思也不同,孤上述解释显然过于牵强附会。中村清兄将あふぎ释作仰木,并以地名仰木读做あふぎ为证。日本木简的内容,大抵为奏闻上官、仰求下知之类。木简之意既在仰字,仰木或即木简之意,ひあくぎ便可释作桧木简。
如上所述,桧扇很可能是从简册演化而来的,木简和简册虽然都是中国的发明,但将其改造成别具风格、性能优越的扇子,却不能不归功于日本人的刻意创新了。
--------------------------------------------------------------------------------------
如果您喜欢桧扇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或拨打电话:17768011578
了解盛风最新动态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