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987-163

盛风——苏扇文化传承典藏馈赠佳品

首页 扇子问答

江南明墓出土的折扇有什么特点?

2018-01-06 15:16:00 

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江南明墓时有折扇出土,这类墓葬多采用“灰隔”的葬法,即用石灰、泥土和砂子,用糯米汁等黏合剂调和成三合土,用其浇铸墓室,或是填充在棺椁和墓室之间,俗称“浇浆墓”。由于浇浆墓密封性能较好,很多纸质、木质的随葬品以及一些衣物丝织品能完好地保存下来,折扇就是其中之一。

zhes

笔者梳理了所有已经发表的出土折扇的明墓,目前出土折扇的明墓主要位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江西等南方地区,年代大都在明嘉靖万历年间或者更晚。明朝时期折扇的发展状况,较之传世折扇和日本同时期的折扇,出土的折扇主要有以下特征:

1、均为双面贴纸,扇骨多为竹骨,也有紫檀、乌木或桃木骨。

竹子是岁寒三友之一,折扇推崇竹骨,也是文人追求的“雅风”体现。出土折扇的扇骨少则12根或14根,多则24根或25根。但是江苏金坛周?墓出土的南宋漆奁上所绘折扇扇骨为6根。与其大致同一时期的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内佐助ケ谷遗址(13~14世纪)出土的折扇数量均在5~8根之内12;而日本桃山时代(1574~1602)的折扇扇骨多在8~10根。由此可知,明朝在仿制日本折扇的过程中,增加了大幅度扇骨的数量。

王勇在《日本折扇的起源及在中国的流播》一文中指出:“日本早期的折扇均为单面贴纸,中国在仿制折扇过程中,可能是受了团扇的影响,将单面贴纸改为双面贴纸。”笔者认为由于双面贴纸增加了扇面的重量,用以支撑扇面的扇骨数量也就必然要增加了。出土的折扇中,有的折扇还在主骨上镂雕一些图案,或者在扇柄上涂黑漆之后描金作画题字,此类折扇一般扇骨排列密集,数量多在20根以上,打开之后,扇柄部分不留空隙,可以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2、扇柄端部形态各异

多见圆头,少量为“直根”,圆头的中间穿金或银钉铰,整体看起来近似球状或扁圆柱状。笔者参考了日本学者宫岛新一编著的《日本的美术.扇面画》(中世编)一书,书中的折扇无一例外端部均为直根,打开时端部呈小扇形,日本屏风上常绘数量图二日本折扇(桃山时代1574~1602年)众多的扇面或折扇,其端部也都为小扇形。因此笔者认为,圆形或球形的扇端很可能是中国折扇的特点。无锡华师伊夫妇墓所出土折扇还系有木扇坠和玉扇坠,木扇坠上刻豆荚和蚱蜢,玉扇坠上则线刻虎纹,栩栩如生,制作十分精致。

3、多洒金、泥金扇面,当时称为金扇。

明代最流行的折扇——明泥金折扇,是通体饰金,不留空地,能受浓墨重彩,扇面绚丽多彩。泥金折扇多一面绘山水、花鸟画,另一面题字,多见于传世品。在扇面上饰金的做法秉承了日本折扇的传统,《七修类稿》上记载:“古有戗金而无泥金,有贴金而无描金、洒金……皆起本朝,因东夷或贡或传而得之。”泥金、洒金扇为明人所喜爱,这种情况一直要延续到明末清初。出土折扇中除了泥金、洒金的书画折扇,还有一种用墨线在泥金扇面上画交叉斜格纹的折扇,以及将剪碎的形状不一的小金箔片撒在黑底(或黑底洒金)的扇面,在扇面形成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组成洒金图案,此二类折扇应该是当时普通的折扇类型,但是由于传世折扇多为书画折扇,像这样用施以几何纹样的折扇却很少能流传下来。

4、江西益宣王墓出土的折扇上绘制有云龙纹,扇骨上也雕刻龙纹,益宣王王妃孙氏棺内出土的折扇扇骨上刻有凤穿云纹,这些都应当是皇家的专用之物。上海陆深墓中出土的黑底描金龙的折扇,依陆深身为太常寺卿看,可能是皇帝赏赐之物。江西益宣王王妃李氏墓出土的折扇,扇面贴大大小小的金箔片,扇面中心有一直径8厘米的描金画,似为月里嫦娥图案,绕以祥云。这种风格有些类似日本中世(12世纪末~16世纪末)武士使用的军扇,日本军扇大都用金箔和图六无锡华师伊夫妇墓出土玉扇坠银箔在扇面上一面绘太阳,一面绘月亮,随身携带代表顺应天时,替天行道,以期保佑武士们在战斗中获取胜利。李氏折扇很可能受到了日本军扇风格的影响,但其折扇月中绘嫦娥,则又是中国的传统。

--------------------------------------------------------------------------------------

如果您喜欢折扇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或拨打电话:17768011578

了解盛风最新动态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

xiao

网友热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