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定制热线4006-987-163
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女士。主会场上,由苏州凌云扇厂“盛风苏扇”创始人、中国制扇工艺大师盛春参与设计并亲手制作的团扇作品《千里江山图》正式亮相。
从艺20年来,盛春一直秉承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研发、设计、制作一款又一款被业内、消费市场高度认可的优秀作品。她成立的苏州市凌云工艺扇厂,已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扇技艺传承基地。
创新学习复原记忆中的故宫团扇
一个铁丝圈,撑起一面带着刺绣图样的绸布,再加上一段木制或者竹制的柄,这样大量生产的团扇只要是老苏州人都不会忘记,一到夏天,大街小巷都不乏它的身影。
团扇与折扇、檀香扇、绢宫扇一起并称为苏扇,虽然都充满了艺术美感,但是制扇的过程却是充满了艰辛和枯燥。“很多男学徒都会打退堂鼓,更别提女学徒了。”说起学习制扇,盛春也不禁感叹:“一根竹子或一块木料从选材到成扇,细分下要经过数十道工序的锤炼,包括选料、削边、打磨、扇骨成形、泡水定形、修整、磨平、烫钉、烘烤定型、捆绑定型等等之后才会变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制扇的世界里,也从来没有速成,常年的修行积累才是最好的捷径。”
20年来,盛春用钝了无数把雕刀、磨平了无数把矬刀、手上的老茧积累了一层又一层、破损的伤口结痂了一次又一次,这样才换来一把把形态各异的精品苏扇。
除了反复的刻苦练习,创新和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2013年故宫藏扇展,盛春专门抽出时间专门去北京参观。展览上琳琅满目,天马行空的故宫藏扇,特别是其中各式各样的团扇让盛春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我当时觉得,扇子竟然还能那么做的!”盛春说这一次的参观,让她对于扇子的制作有了新的感受。回到苏州之后盛春花了9个月的时间摸索,复原出了她记忆中的故宫团扇,同时开始考虑把自己见到的各式团扇融入设计并量产,让这些精美的扇子不只是放在博物馆展出,还要带领它们走进千家万户。
培养年轻人加入制扇行业传承苏扇文化
如今盛春和她的凌云扇厂已经是苏州的一支独苗了,她设计的团扇更偏向精致的装饰功能,通过复原故宫藏扇得来的灵感,选用木头,竹子作为团扇的框架,搭配镂空镶嵌等各种工艺,展现苏州扇子原有的艺术感。盛春说多年来的扇艺制作已经让她对这一门手艺有了很深的感情,她现在也已经能够体会到了当初她的师傅陶林之的心情——这样的传统技艺不仅不能失传,更要发扬光大。
盛春的扇厂位于城南街道,目前厂房面积近3000平米,苏扇技工80余名,培养了一批年轻人加入了制扇的行业。她经常鼓励这些年轻的工人在制扇中拿出自己创新的设计,“如果工人提出想要提升学习,我愿意帮助他们负担一部分的学习费用。”盛春这样说道。
在今年1月,葑门片区双塔街道人社中心邀请盛春来到社区担任就业技能培训班第二期的导师,为辖区内的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让他们通过学习苏扇技艺多一份谋生的技能。同时盛春还打算在寒假暑假开设免费的“传承梦”儿童技能培训班,来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苏扇,学习苏州的扇文化。苏扇文化作为苏州优秀传统文化理应被更多人所认识和了解,文化的传承更是国家历史的传承,盛春说苏扇文化从最开始的没落到现在逐渐复兴,每一步都承载着制扇人的心血与汗水,她希望苏扇文化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