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团扇绘画逐渐退居次位,折扇扇面绘画成为了扇面绘画的主要形式。事实上,折扇扇面绘画起源于日本,在宋代时已传入我国,被称为“倭扇”,但在当时流传的范围比较小。明清时期,折扇成为了主流,团扇绘画的发展自然受到威胁而逐渐萎缩。
在审美风格方面,折扇有着儒雅的风格与特征。
1、首先,折扇的扇面绘画形式对于团扇来说,它的外形不像圆形看起来那么柔和,相反,折扇是有棱角的,更显得有力量感,加上作画的都是一些文人画画家,折扇扇面的画法技巧娴熟,因此更可以理解为象征了画家高尚的品格追求,这种形象带给人们的就是儒雅的视觉和心理的愉悦体验。
2、其次,折扇在当时多为男子所用,并且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读书人,这也加强了折扇带给人们的儒雅感觉,增强了折扇儒雅的风格。
3、再次,明清时期的折扇与中国书画艺术延续了元代的文人画审美风格。从用墨的角度看,明清时期折扇扇面绘画多喜欢用水墨来表现。如果把团扇扇面绘画和折扇扇面绘画比作男人和女人,那么团扇扇面绘画就是女子,因为它的画面色彩斑斓;而折扇扇面绘画就是男子了,黑色在画面上既单调又丰富,能够给人以稳重感,加上墨色层次的变化显得更加有内涵。
在宋代,相对于宫廷画院画风的严谨、工整、细致来说文人画追求的是潇洒恣意;另外从折扇扇面绘画所选取题材,梅兰竹菊、高山流水、渔隐高士,这些对象都是有品行的君子的象征。有着君子的风格,基于以上几点分析可知,折扇扇面绘画就是儒雅文人形象的象征。
------------------------------------------------------------------------------------------
如果您喜欢折扇扇面绘画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或拨打电话:17768011578
了解盛风最新动态请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