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在中国历史悠久,最早关于扇的文字记载表明,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殷商时期。那时作为一种仪仗用具的“障扇”是帝王出行所必备的。
最初的障扇是一种由雉尾制成的羽扇,雉尾也就是野鸡尾巴上的翎羽,用雉尾代表身份地位是中国封建阶级统治常用的形式,从殷商时期到末代清朝,都有以翎毛代表品级的形式。
中国扇文化中的扇根据不同的用途、材质、形式等等可分数十种。其中主要几类便是团扇、折扇、羽扇。关于团扇最早的兴起皆因西汉班婕妤一首《团扇歌》,而折扇则源于北宋。
西汉以前,是以羽扇和蒲扇为代表。蒲扇为民间所广泛应用,而羽扇则作为身份地位之象征流行于显贵之间。这其中,最著名的或许就是诸葛孔明,如今提及羽扇大多人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卧龙先生”,但“羽扇纶巾”一词出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说的是周瑜。关于羽扇纶巾到底是孔明还是周瑜的装束一直以来也是争执不休,今天咱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汉末盛行于江东,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捉白羽扇指麾众军之事。“其初扇羽用十,扇柄刻木象鸟骨,东晋后羽减为八,改为长柄。”
拓展阅读:由“羽扇纶巾”谈羽扇(二)、由“羽扇纶巾”谈羽扇(三)
-------------------------------------------------------------------------------------------
如果您喜欢盛风苏扇,请点击联系我们在线客服,或拨打4006-987-163
了解盛风最新动态请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