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执扇掩面,还是挥扇轻敛。中国人是最早参透时尚扇子中酝酿的情感的,而美的不可方物的时尚扇子却在16世纪传到欧洲,成为风靡西方上流社会的美物。300多年过去了,惊艳欧洲的中国扇子再次袭击时尚圈,掀起了一场潮流风暴。
中国人发明的扇子,不仅是“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的纳凉工具,更是“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的传情达意之物。古人的扇子,承载了一个人的风情、气度、以退为进的试探,承载了有情人之间欲说还休的各种情愫。
中国人是最早参透扇子中款款风流的情感的。欧洲扇子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始于明代初年,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海上旅行,震惊世界。而他也给三十多个欧亚非国家带去中华的物质文明与文化,时尚扇子应该从那个时代就开始了交流的友好之旅。更经过16世纪,由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把中国时尚扇子当作“海外稀奇之物”运回欧洲,使扇子迅速风靡了整个上流社会。到了17世纪,法国和英国宫廷贵妇已经痴迷到没有一把好扇子就不肯出席舞会的地步。
欧洲扇子从一开始就是女人专用,这与东方国度的中国大相径庭。从羽扇到团扇、蒲扇,其间团扇一度成为女人的专利,大量的咏团扇诗彰显了团扇的女性化。但其实在中国,团扇被借喻为被遗弃的女人,而非女人专用,男人照样用。但欧洲的西洋扇确是女人专用,在任何场合男人不会拿时尚扇子,就像女人永远不拿手杖一样。对此,法国文豪伏尔泰感叹道:“不拿时尚扇子的女士犹如不拿剑的男子,顿觉自己骄傲的气焰短了半截。”
说到最爱时尚扇子的欧洲女人,不得不提到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女王拿着时尚扇子的油画已经成为经典,从中便可窥见西洋扇初期的鼎盛状态。除了伊丽莎白一世,英法王室其他知名的几位女性,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玛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都是有名的“时尚扇子控”。
到了路易十四时期,法国顶尖的制扇匠人让折扇美到了巅峰:扇骨部分以檀香木、椴木、象牙、珍珠贝壳、玳瑁等珍贵材质制作,配以玲珑剔透的雕花,镶嵌金银珠宝;扇面以打磨细滑的小羊羔皮,或者绢纱和彩纸制作,常常饰以刺绣、珠绣等,风格相当地“洛可可”。风靡整个欧洲大陆的洛可可艺术,便是来自这些完全欧化的“中国时尚扇子”。
如果你看过Sofia Coppola版本的《绝代艳后》,一定会记得Kirsten Dunst在里面把玩的时尚扇子。当时的时尚扇子还交由管家用铃兰或玫瑰精油熏香,以至于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们,信手扇来都香风习习。于是,宫廷官邸,一时间所有的聚会都伴随着扇影翩翩,更有趣的是,欧洲的贵妇名媛们在使用时尚扇子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扇语,表达自己那些不便明说的情感。
300多年过去了,惊艳欧洲的中国时尚扇子似乎穿越了时空,重新掀起了一场潮流的风暴。
当下,扇子与潮流的结合愈加紧密,而在中国传统社会,时尚扇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古代中国人极具审美情思,即令对普通器物亦加意营造,这就使扇子具有审美色彩,显出艺术特质。如今在时尚圈,小小一把时尚扇子依旧存在礼仪、审美、身份认同、文化表征等多重功能,并蕴含着文化和美学意蕴。
--------------------------------------------------------------------------------------------
如果您喜欢时尚扇子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或拨打电话:17768011578
了解盛风最新动态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